“为了中创新航,我校招时放弃了其他几个公司的录取机会,结果突然被告知解约,实在很委屈。”近日,国内装机量前三的动力电池公司中创新航大规模解约校招生一事引发市场关注,被解约的当事人之一王旭(化名)对此愤愤不平。
他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中创新航给出解约原因是“内部调整”。记者据此向该公司求证,截至发稿仍未收到回复。
【资料图】
目前,江苏省常州市人社局相关部门已赶往中创新航所在的金坛区处理该事件。
大规模解约应届生
2022年11月初,王旭拿到了中创新航的录取通知,“我的求职方向是锂电池相关,之前也收到过比亚迪的录取通知,但因为职业规划、工作地点等原因,拒绝比亚迪的机会,最终选择了中创新航”。
据他描述,“面试共两轮,不算很难”,原以为毕业后可以顺利去常州工作,却在今年5月24日下午被中创新航人事告知,“由于公司内部调整、招聘计划有所变动”,其被解约了。
对于王旭而言,解约之前并无征兆,一切似乎都很正常。
最初是5月22日其所在的一个校招群被解散了,“当时以为是签约完成了,群没有用了”。次日,王旭所在的另一个群内还有学生咨询了党组织关系转移问题,但很快(5月24日)这个群也被中创新航的工作人员解散。这期间,王旭逐渐意识到不对劲,也在网络上看到消息说要解约应届生,随后他接到了公司的解约短信。
和王旭相同遭遇的学生不在少数,中创新航同一批的大部分校招生都遭遇了突然解约。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了解,中创新航2023年校园招聘在全国招聘总数将近2000人,包括厦门、江西、四川、江苏等各个基地,其中不少应届毕业生为中创新航放弃过其他录取机会,面对公司突如其来且不容拒绝的解约行为,他们气愤、不满,且充满质疑。
春招已经结束,中创新航此时解约,让应届生刘畅(化名)的处境变得被动。
“没有任何商量,就是通知,告诉我被解约了,提供一下银行卡账户(打违约金)。”刘畅表示,3000元的违约金并不能挽救被耽误的工作机会,这个节骨眼儿市场上大多数企业招聘需求已经饱和,加上今年就业压力大,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否顺利找到工作。
近2000人中,只有少数应届生被人事告知,可以正常入职。
对于公司大规模招聘应届生又无故解约的行为,一位去年从中创新航离职的员工李良(化名)直言,可能是公司想谋取政府补贴。
李良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2022年中创新航校招生本科统一月薪为6500元,硕士为7500元,虽然薪资不算多,可平台的发展潜力还是吸引了很多应届生慕名而来,但“公司并没有给新人相应的培养机制,还卡了部分应届生试用期不予转正”。
在他看来,公司对应届生的岗位分配没有专业相关性,有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被安排做机械类工作;更离谱的是,为了抓纪律,中创新航甚至在厕所安装监控,这一事件也曾在去年登上过微博热搜。
另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不仅对刚招聘的应届生,中创新航内部也在做人员优化:有些部门要解散,例如三个部门合并为两个部门,相当“变相裁员”,并要对员工薪资做出调整。
有媒体报道称,早在今年3月初,中创新航已经开启了人员优化。此前中创新航常州基地有万余人的规模,而在今年3月份、4月份已经缩减到了5000多人左右。除了中创新航之外,亿纬锂能也被曝光裁员。今年3月中旬,一份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的“人员效率化专项”文件截图也传了出来。根据网传截图,亿纬动力制造中心“人员效率优化基准人数15966人,各BU在此基准人数上,人员效率化目标32%”。
业务支柱不稳
与常规公司因为经营承压而裁员不同的是,中创新航作为动力电池行业的头部公司之一,近年来产品装车量稳定在前三,仅次于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业绩情况并不算差。
2020-2022年,公司营收分别为28.25亿元、68.17亿元和203.7亿元,增幅分别为141.28%、198.8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5.7万元、1.4亿元以及6.9亿元,分别上涨26倍和近4倍。
市占率方面,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5月,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家公司瓜分了动力电池领域七成以上市场份额,占有率分别为42.93%和30.53%,而位列第三的中创新航为8.1%,与去年同期相比几乎持平。去年10月,其还成功在港交所敲钟上市。
但记者关注到,此前有分析师指出,有部分动力电池厂为了和“宁王”争夺市场份额,会采取低价策略。
一名中创新航内部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透露,“公司最大的客户是广汽集团,其选择中创新航的主要原因是产品价格低,且广汽想摆脱宁德时代。”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中创新航动力电池单价分别为0.87元/Wh、0.64元/Wh、0.65元/Wh,相比之下,2020年宁德时代的电池平均售价为0.89元/Wh。
低价策略直接反映在财报数据上,中创新航近三年销售毛利率分别为13.61%、5.55%、10.32%,低于行业内其他公司。例如动力电池市场份额前五的国轩高科,近三年平均毛利率均在20%左右;宁德时代则都在20%以上。此外,去年中创新航的销售净利率仅3.4%,而宁德时代为10.18%。
凭借着性价比,中创新航电池大规模用于广汽埃安车型,广汽资本总经理袁锋曾直言,“我们选电池供应商基于更多的是质量耐久性和成本,也就是通常理解的性价比。”2019-2021年间,广汽分别为中创新航贡献了4.61亿元、15.58亿元、35.37亿元的营收,占公司总营收的26.6%、55.1%、51.9%。
广汽的青睐,近乎支撑起了中创新航业绩的半壁江山。然而双方的盟友关系正在发生变化。
2022年下半年,广汽宣布自研自产电池,投资109亿元成立了电池科技公司。有行业人士表示,“一旦广汽自己的电池线完成量产,中创新航就不再具备什么优势。”
市场也有观点认为,今年以来,车企相继打响的“价格战”让成本控制变得更为严苛,为了压低成本,车企将压力给到了原材料厂和供应商,对于中创新航这种单价较低、利润不高的公司来说,压力更大。
除此之外,动力电池产能过剩的问题近日也被频繁提及。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认为“当前动力电池产能严重过剩”,到2025年,中国需要的动力电池产能为1000-1200GWh,而行业产能规划已经达到4800GWh。
一汽集团总经理邱现东也持相同观点,“2022年至今,动力电池产能规划超过2500GWh,这需要3000万辆电动汽车才能消化,过剩已尤为明显。”
标签: